从斯里兰卡爆炸看恐袭事件会离留学生有多远

2019-04-30 13:45作者:于娜来源:新东方

  最近,斯里兰卡接连不断发生的爆炸案致使数百人身亡的新闻牵动着全世界的关注(斯里兰卡恐怖袭击死亡人数已达359人)。3月15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清真寺发生的枪击案也造成百人死伤。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留学移民选择时需要面对的严肃话题。

  加拿大有多少枪支?一千万

  我在加拿大期间从没听过枪响,却经历过一次枪击事件的“直播”。那是我到达加拿大的第三天,刚加入的中国留学生QQ群突然响起来,有学生说自己住的公寓楼里听到枪响。群里立刻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告诫事主,锁好门,千万不要离开房间。

  彼时的我又害怕又兴奋。害怕是因为事发地离我只有一个街区的距离。从没想过枪支带来的安全问题会距离我这么近。兴奋则是由于我是新闻学专业出身,有危险往往意味着有新闻线索。几分钟后,在群里直播事件进展的姑娘表示,警察已经进入公寓楼,很快,危险解除。我悄悄松了一口气。

  一直以来,枪支泛滥造成的安全隐患似乎只是美国的大问题。出国前我并不清楚加拿大的枪械管理状况。很快,由于我参与的加拿大枪支调查新闻课题,我有机会梳理了基本情况。

  在明面上,加拿大的枪支管控比美国严格得多。但民众同样可以通过枪证考试的形式,获得持枪资格。枪证分为三种类型:非限制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前两类允许持有的枪支主要用来打猎或者防身。禁止类则是杀伤力大的全自动和半自动枪械,还有十字弓等,危险系数很高。当时我获得的公开数据显示,仅在我所在的省份,禁止类武器就有数十把。数据显示,加拿大私人枪械数量在1000万左右,每100人中有31把枪械。所以虽然加拿大枪支管理严格,但枪械基数同样不低。

  这么多枪在身边,随时有可能突突人,我就问你怕不怕?!

  为解决枪械带来的安全隐患,加拿大警局也投入了很大精力。比较典型的活动就是交枪换礼物。警察局经常会和社区合作,设立枪支回收点。由于一些人的枪械武器是继承而来,他们本人可能并不想要考枪证也不想持有武器——要知道,这些闲置枪械可能造成意外事故。也可能被盗或流入黑市,给主人惹来麻烦。所以枪支回收应运而生,枪械的主人可以送至回收点,换取相机或者Apple Store礼品卡。

  暴恐事件 或许离我只有100米

  由于枪械易引发暴恐事件,很多人流密集的场所和机构都设有预案,一旦发生暴恐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比如我所在的戴尔豪西大学,曾有学生看到校园内有人持枪而报警。学校马上发出警报,学校的官网、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显示红色Alert,消息也推送给全校师生,告知所有社区民众就近躲避——整个校园进入Lockdown状态。一些实验室和教学楼的大门自动被锁住,防止不知情者贸然离开建筑物,反而会成为枪手的活靶子。另一些较远的区域则开始疏散。很快警察进入校园搜寻枪手,判断事件可能是误报后,学校解除了Lockdown状态。

  暴恐事件离我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冬天。当时我前往一处商场后的写字楼参加会议。刚一进入大楼,就发现人流逆着我行走的方向匆匆而去。还没回过神的我继续向电梯走去,没走几步就被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下,要求退出建筑物,跟随人流前往安全区。随后更多人像四散的蚂蚁一样离开大楼,守在亮黄色的警戒线外。虽然大家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疏散工作有条不紊。几分钟后,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电视台的转播车和救护车一同呼啸着驶入停车场,记者手持话筒,背对现场开始直播。

  人群中的我遥遥地站在离商场百米远的地方。大约半小时后,警报解除,有警察来解释情况:接到匿名电话称商场内有爆炸物,所以疏散了楼内人群进行排查,确定没有爆炸物的存在。

  由于当时刚发生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听到爆炸威胁时,所有人都紧张得屏住呼吸。好在事情是虚惊一场,但当天的新闻还是不断滚动播出了这次“诈弹”威胁。

  很庆幸,我在加拿大期间只是安全事件的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一旦遇到这类事件时,尽量保持冷静、尽快撤离现场,听从指挥,不要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毕竟安全无小事。

  作者于娜: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与国王学院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新东方网自由撰稿人。2011年DIY自主申请出国,被多所北美大学的新闻专业录取。作者微博:@于娜在加国

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