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策略--高一数学的三次形势变化

2018-12-18 15:25作者:崔路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一对一部

    如果你热爱历史,那肯定听过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政治,思想,经济变革。如果你喜欢科学,也肯定知晓近现代物理学、化学的几次重要的学术革新。每一次变革,意味着守旧的危险,同时也意味着求新的机会——守旧者在其中落伍于时代,求新者在其中领先于潮流最终成为历史上的闪光。


  历史如此,学习呢?是否也会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学习形势,从而需要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变革?以高中数学为例,很多孩子初中时候非常优秀,但是在高中时候,由于不能适应学科环境,难度的变化,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最终从优异变得优秀,由优秀变得平常。作为一名高中数学从100到140+的学生,新东方授课从0到4000+小时的老师,经历了很多类似的场景,高中数学的学习也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形势进行调整,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主要探讨高一数学的三次形势变化,以及我们对应的调整策略。


  一、 开学“惊变”


  第一个变革发生在高一上开学时候。一般学校开学讲述集合,这时候我们还感觉不到“惊”,真正的惊讶,发生在函数的学习。


  此时懵懂的我们,发现高中所学的数学不管在知识新颖度,难度上,都与初中数学很有不同——初中数学强调形象化思维,与理解,而我们的高中数学则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有条不紊的计算。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依旧停留于初中学习方法,被动地听老师讲述,完成学校老师作业,依靠自己初中时代的“聪明”,继续初中时代的路径,被动地接受一切,那么就会逐渐落伍于新的潮流,最终显示为成绩的下降。我见过很多入学成绩非常好,中考数学接近满分的孩子,在高一开学后月考、期中考试中经历了滑铁卢。这样形势下,很容易跌入数学的恐惧与排斥之中。


  有一句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要经历失败,才会成功的。


  有没有方法,去缓解或者提前改变这样的趋势?


  答案是:预习。


  以应对高一数学的新知识。整体而言,高一数学所学模块要比初中多很多:初中时候有函数,方程组,几何证明,统计处理等,而在高中从高一开始我们会接触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向量,解三角形。对于这么多新的知识怎么办?只能等着学校讲吗?请记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是很危险的事情!能不能主动、提前接触?这时候就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提前学校进度3天,把课本中课前导言,例题尝试自己提前看一下(盖着答案),理解新知识的要点与逻辑,这样我们听学校老师讲的时候心里面就有更多的底气与思考,从而听课效果更好的。


  细节注意:可能对于基础弱孩子,刚开始预习的时候,会因为一些地方看不懂而灰心,以致于无法坚持。这时候作为家长,要宽慰孩子:能做多少,做多少,做比不做强。等你变得更强了,就可以会更多了。作为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理解,把实在不会的地方圈住,这些圈住的地方,就是我们上课的重点与方向。


  二、寒假“突变”


  高一上学期,经过艰苦的坚持,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每次考试取得不错的成绩,我的高中时代是不是“稳了”?寒假成绩不错,亲友奖励很多,时间也很充裕,面对这么长假期,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要不要寒假“放飞自我”?


  答案是否定的。


  寒假,是我们巩固过往和超越别人的时机。


  首先,从时间利用角度看,寒假是我们超越别人的时机。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场景:平时在学校,吃饭、刷牙、洗脸速度特别快,就是为了比别人多学一会。假设我们一天比别人多学30分钟,这样一个月下来能够比别人多学15小时。但是寒假回到家呢?我们回到家后,只要床上躺一天,之前一个月所积攒的时间,就都没了。所以,寒假的时间利用,是对我们平时学习态度,时间管理的持续与补充。


  其次,寒假大有可为。


  一般而言,高一上期末120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分数,这样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我很厉害。但是,剩余30分呢?上学期一些模块能否彻底理解?因此,建议是,对于上学期一些模块,如函数领域,集合领域,进一步学习。如果自己无法突破自己,而且市面上没有这样的班课,可以考虑,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


  高一上期末140分,总是非常强了吧?确实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顶尖,能够让绝大部分人羡慕的分数了。在80后,90后过往的时代,已经很可以了。在现在呢?能不能应对日益增多的自主招生?应对数学竞赛?当高三自主招生来了的时候,才去准备吗?我的建议是,高一顶尖孩子,平时好好学,寒假是接触自主招生,接触数学竞赛学习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检验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样的道路。这是我们高中普通数学学习之外,更广阔的天地。


  而对于高一期末考试100分以下的孩子,更需要寒假的学习,弥补自己高一上学期的不足与遗憾。同时可以提前预习高一下学期的内容。


  三、下启“渐变”


  高一下学期开始,路在何方?


  我初中很强,高一上很强,这会给自己一种错觉:安枕无忧。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故事。


  去年时候,曾经接手一个高一的学生,当时虽然110多分但是跟我高中时候非常像,性给,习惯,还有领悟力(笔者高一130多,高二以后140多)。当时刚见面时候,孩子处于高一上学期,国庆节时候。当时经过节假日以及周末的课程讲述,在期末学校题目比较难的情况下能够考到130多分,属于让普通人羡慕的分数了,而且和自己高中时候很像,我有信心创造140+的奇迹。但是过了期末考试后,家长和孩子产生了一种感觉:高一上都这么过来了,学习方法也掌握了,就先别来新东方了。于是中间有4个月没能见到孩子,而到五一劳动节再见到时候,自己内心比较惊讶——不是惊讶于孩子的强大,而是惊讶于弱小——只有90分。而且,对于很多模块的理解力,要弱很多。这让我产生一种深深的感觉:从130分到90分,只差四个月!


  高一下学期,所学有什么变化?学习方法需要怎样调整?


  高一下数学最大的特点是:课本不难题目难,讲的不难考的难!比如向量,课本知识非常简单,但是一看题目:傻眼了。这也显示了我们后面时期高中数学学习面临的挑战:数学学习不再是理解知识就够了,还要有丰富的做题技巧与解题能力。这些能力怎么来?学校老师时间有限,自己怎么提高?


  答案是课下自己经历和总结更多的题型,最终升华为经验。


  如果对于自己预习能力比较强,可以考虑我们高一上学期课本预习之外,加入资料的学习。比如课本预习之外,可以买一本课外资料,将资料里面的知识点,题型提前做一下。如果不会的话,可以考虑先圈住。等到学校老师讲完之后,再去看自己不会的部分,以及资料里面的课后练习。这样可以逐步增强我们的能力与经验。


  如果自己能力比较弱,本身预习课本比较困难,加上课外资料的预习,会更难以推进。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等课外机构。因为,高中学习的本质是在更短的时间内领会更多的经验与技巧。而去课外培训机构,上课的本质是通过资金的花费,换取我们自己总结经验与技巧的时间。比如自己看资料总结资料与技巧,可能需要花费6~8小时,而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在2小时内完成。


  对于高一下的数学学习而言,我们开始真正走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之中了,能够把这个控制好,对于我们高二的学习,以及未来高三复习,都会帮助很大的。


  四、结语


  高三很关键,但是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很多种子是在高一时候种下的。


  数学的学习如同人生,当我们在某一阶段踩错的话,会需要我们用多得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弥补。特别是我们在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意外,而影响整个高中时代数学的学习。


  不要有自己很聪明的错觉。我们所认为的聪明,往往是过往积累比较多,在学习新课程时候,更容易理解新知识。但是,如果开启全新的模块呢?如果和过往没有什么关联呢?我们的聪明,还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吗?


  高中数学,聪明并不是最好的护身符,勤奋与方法才是。 

报班